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国学之韵从“茶”字起源说起传统文化名家大讲堂走进泛茶
发布时间:2024-04-01 15:46:38

  10月29日,由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走进泛茶控股(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茶”),邀请著名作家、诗人、书法教育家一凡老师,为广大的茶商和茶文化爱好者们讲解“茶”字的演变,并从“茶”字的发展看茶文化和中国历史、政治、经济与传统文化的渊源

  茶叶起源于中国,种茶、饮茶、品茶、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其影响远播海外。我国对茶的野生利用,有5000年之久。据一凡老师介绍,虽然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但是,遍查《书法字典》,在唐代中期之前,却没有发现“茶”这个字,这是为什么呢?

  据清代学者顾炎武考证,“茶”字是从唐会昌元年(841)柳公权书写《玄秘塔碑铭》、大中九年(855)裴休书写《圭峰禅师碑》时开始,因此他确定“茶”字的变形“变于中唐以下也”。此后,“茶”字的形、音、义才固定下来。

  那么,在唐代中期以前,“茶”叫做什么呢?据《神农草本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味苦,饮之使人益思。从这里的描述可以看出,“荼”就是最早的“茶”。也就是说,“茶”最早的名字叫做“荼”。《诗经·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里的“荼”是苦味植物的总称,当然也包括“茶”。《辞海》“荼”字条,注明三个读音:一与“途”字同音;二与“茶”字同音;三与“书”字同音。“荼”在指称茶时,读音也是“茶”,因为“荼”是茶的古体字。《辞海》又在“苦荼”条下注释:苦荼的“荼”读“茶”字,苦荼就是茶。

  除了“荼”之外,“茶”还有其他名字:一是槚(jiǎ),出自秦汉年间的字书《尔雅》中,称茶为“槚”。二是荈(chuǎn),出自汉代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称茶为“荈诧”。三是蔎(shè),出自西汉扬雄的《方言》谈及蜀西南产茶,称茶为“蔎”。四是茗,来自周朝《史记.周本记》,该书有载:“园有芳蒻香茗”,称茶为“茗”。

  国学之韵

  具体说来,是唐代开元年间,编了一部《开元文字音义》,唐玄宗亲自做序,将书中的“荼”正式改为“茶”。经过一段时期的混用之后,陆羽在《茶经》定稿时则一律将“荼”写作“茶”,就有了“茶”字的由来。

  唐玄宗为什么把“荼”改为“茶”了呢?因为,“荼”是苦味植物的统称,一般都指的是“药”,也就说“茶”最早是列入“药”的。

  到了唐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国带来了海量的财富。丝绸之路“三件套”——丝绸、瓷器和茶叶,其中,“茶叶”是支柱。因为,中亚地区沙漠居多,阿拉伯人以肉食为主,“茶叶”可以解毒除腻,成为了西域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和食盐一样必不可少。因此,为了突出这棵“摇钱树”,由唐玄宗牵头,为“茶”钦定了这个名字。“茶”为大唐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也为后世埋下了战争的阴影。

  大唐是“诗”的时代,出现了很多“边塞诗人”。同时,许多军队聚集到丝绸之路沿线,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然而到了唐朝后期,国家衰落,强盗四起,丝绸之路就被阻断了。

  到了宋朝,依然没有重新打开丝绸之路,疆域只能缩小到今甘肃以东北京以南的地区,这个地区虽然农业发达,但是缺少优质战马发展基地,为了谋求发展,大宋只能开展“茶叶换战马”计划,大力发展茶文化,以得到更多的财富,因此,宋代才是茶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以后,明代也是受此困扰,再加上气候变冷,丝绸之路沙漠化严重,只能谋取海上发展,海上发展又引来了海盗,所以,明后期为了防倭寇海盗,采取“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延续到清朝,清朝为了做好茶叶贸易,开辟了“茶马古道”……

  国学之韵

  国学之韵

  一边品茶一边听一凡老师授课,人们陶醉于茶,也陶醉在知识的海洋里。大讲堂现场掌声不断,一凡老师的演讲得到了茶人们的共鸣:原来茶文化里有这么多闻所未闻的故事和道理,原来国家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甚至朝代的更替,都与“茶”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泛茶自成立以来,坚持为促进中国茶产业发展、传承与创新中华茶文化、提升中国茶品牌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受到业界一致好评和认可,此次名家大讲堂的成功举办,带来了茶文化的真知灼见。茶商和爱茶人士纷纷表示,“字慧人生”“解字知茶”,为大家打开了视野,对“茶文化”有了崭新的认知,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