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湖南益阳茶文化讲坛 彭先泽与安化黑茶国学之韵:历史长河中的一盏明灯
发布时间:2025-03-07 21:09:26

  国学之韵国学之韵3月1日下午,“益阳茗荷堂茶文化讲坛”迎来了一场关于安化黑茶历史溯源的精神盛宴。著名茶文化学者、益阳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汪勇以《彭先泽对安化黑茶的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为题,带领听众穿越百年时光,探寻“安化黑茶之父”彭先泽与这一方茶山的深厚渊源。

  据悉,彭先泽(1902—1951),湖南安化人,早年留学日本攻读农学,归国后投身茶业,成为近代中国黑茶科学化、工业化发展的先驱。他毕生以“兴茶救国”为志,其著作《安化黑茶》系统梳理了安化黑茶的工艺、历史与文化价值,被誉为“安化黑茶第一书”,至今仍是研究黑茶的权威文献。汪勇在讲座中强调:“彭先泽是安化黑茶从传统作坊迈向现代工业的关键推手,他的贡献不仅在于技术革新,更在于为黑茶赋予了科学灵魂。”

  20世纪30年代,因抗战爆发,传统晋商茶路中断,安化黑茶积压滞销。彭先泽力主改革,提出以机械压制替代传统手工“花卷茶”(千两茶),于1939年成功试制第一块机制黑砖茶。此举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解决了运输难题,使安化黑茶得以通过现代物流远销西北边疆,成为抗战时期重要的战略物资,奠定了其“边销茶之王”的地位。

  汪勇会长介绍:彭先泽打破“经验秘传”的行业桎梏,以科学方法解析黑茶发酵原理,编写《茶叶概论》《安化黑茶》等专著,首次将黑茶制作工艺标准化。他提出的“七星灶烘焙”“松柴明火干燥”等技术规范,至今仍是安化黑茶的核心工艺。汪勇特别提到:“彭先泽的著作不仅记录了技艺,更传递了‘茶人需通农、工、商三学’的跨界思维,这对今天的茶产业仍有启发。”

  汪勇先生说:彭先泽笔下的安化黑茶,不仅是商品,更是融合梅山文化、茶马古道精神的文明符号。他主张“茶业兴,则乡村兴”,这一理念与当下乡村振兴战略不谋而合。安化黑茶2024年综合产值超280亿元,成为县域经济支柱,其背后正是彭先泽“以茶富民”初心的延续。

  汪勇在讲座中展示了其校注的彭先泽《安化黑茶》手稿影印本,书中详实的数据、严谨的考据令人叹服。彭先泽“以科学解茶、以文化载茶”的态度,为当代茶人树立了标杆。正如安化花砖茶省级非遗传承人、百年茂记第四代传人张剑等新一代茶人所言:“我们今日坚守的传统工艺,正是站在彭先生的肩膀上,不断创新,坚守传承。”

  从彭先泽的“科学黑茶”到今日非遗工坊的匠造技艺,安化黑茶的百年沉浮,映照着一代代茶人的坚守与创新。汪勇的讲座不仅还原了历史,更叩击着现实——在茶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平衡传统与商业、技术与文化?彭先泽的答案或许藏在他书中的那句:“茶之为业,必以诚为本,以精为魂。”

  益阳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孙国基介绍:益阳茶文化讲坛将不定期的开坛讲授茶文化,分享茶知识,以茶为媒,让历史照亮未来,助力湖湘茶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