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展示广大女性的时代风采,在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县妇联利用《三八特辑·巾帼风采》专栏,对全县优秀女性代表事迹进行展播,展示她们奋斗的别样风采,以典型为榜样,带动更多妇女为巴东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先行县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宋发菊,巴东县人大代表、白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她扎根基层,用柔肩担起乡村振兴的重任;她心系群众,以真情书写履职为民的答卷;她始终牢记妇联干部的使命,以“妇女儿童所盼即我所向”的责任感,在乡村振兴一线绽放巾帼风采,用实干与温情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只有把村民当亲人,把村民的事当自家事,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这是宋发菊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白湾村易迁安置点5000多人的饮水难题,她主动作为,带领妇联执委入户走访,倾听群众呼声。为解决原将军岭村季节性缺水问题,她翻山越岭勘察水源,连续三天与水源地村民协商,用耐心和真诚打消群众顾虑。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铺设管网3000余米,国学之韵新建蓄水池5个,让“放心水”流入千家万户。当80多岁的留守老人许贤杰夫妇因房屋漏雨寝食难安时,她第一时间争取资金修缮房屋,并发动村妇联巾帼志愿服务队定期上门帮扶,让困难妇女家庭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近年来,她累计为10余户家庭修缮房屋,用点滴行动守护妇女儿童安居梦。
作为村级发展“领头雁”,宋发菊深知产业兴旺是妇女致富的关键。针对村内55亩老茶园濒临荒废的困境,她积极对接上级部门,推动老茶园改造项目入库。利用生态经济产业园的地域优势,发动产业园区的高行茶叶、玖胜光学等规上企业带动村内群众就业,为70余名留守妇女创造就业岗位。为解决茶企用工难题,她组织开展采茶技能培训,既保障企业生产,又带动人均年增收8000余元。面对茶农管理技术薄弱的问题,她协调行业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实现茶叶种管收一体化,让小小茶叶成为妇女致富的“金叶子”。如今,白湾村深入促进茶叶产业提档升级,打造高山茶叶村,利用铧厂垭茶园打造茶旅融合项目,设计建造爱情主题公园、茶园游步道等旅游项目,真正撑起产业振兴“半边天”。
当选县人大代表以来,宋发菊始终践行“为民代言”的承诺。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白小路破损问题,她白天争取政府支持,用砂石填坑保通行,夜间撰写建议争取项目,推动3.5公里道路提档升级纳入2025年规划,惠及沿线余名群众。在村务管理中,她创新建立“妇女议事会”制度,通过院坝会、田间访谈等形式收集妇女诉求,先后推动村内路灯安装、留守儿童关爱等20余件民生实事落地。她常说:“群众选我当代表,我就要为妇女儿童多说一句话、多跑一段路。”
家庭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宋发菊将家庭文明建设融入乡村治理,组织开展“庭院示范户”“好婆媳”评选,成立村级矛盾纠纷调解站,举办家风讲堂3场,以“小家”和睦促“大家”和谐。面对丈夫常年在外、国学之韵女儿备战高考的压力,她始终以乐观坚韧的姿态统筹工作与家庭,用自身经历激励农村妇女平衡多重角色。在她的带动下,全村涌现出庭院示范户10户,公益之星3名,星级文明户35户。2支巾帼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环境整治、纠纷调解一线,凝聚起基层治理的强大“她力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国学之韵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