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崂山文化艺术讲堂·问道崂山在青岛市崂山区市民文化中心举行,青岛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唐史学会会员纳春英以《白居易的一天》为题,以白居易的日常生活为主线,讲述了唐人的日常起居、饮食、服饰和出行。
为什么选择白居易?纳春英介绍道,唐代共有2000多个诗人,一共收录全唐诗4万多首,而白居易是唐代存诗最多的诗人,也是继杜甫之后最能直面现实,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伟大诗人。白居易写诗就像记日记一样,他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诗歌一定是描写具体的事情,抒发自己在具体事情中的心绪。
本次讲堂吸引了众多历史与传统文化爱好者,现场可见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参加活动。纳春英教授渊博的历史知识、幽默诙谐的演讲风格,生动有趣地再现了大唐的日常,为听众奉献了一堂精彩的历史文化课。纳教授与爱好历史的孩子们做了积极互动,还应请求对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博物馆及历史书籍阅读做了指导。
白居易出生在唐大历年间,此时正值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17年,各地战乱不断,所以他的童年并不幸福。他之所以能考取功名、成为伟大的诗人,与他的勤奋是分不开的,这在《与元九书》的内容中可见一斑。
“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白居易十五六岁开始为考进士做准备,所以节制自己各方面的欲望来读书。
“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二十岁以后,白居易白天干活,夜里刻苦读书,间或也学习做诗,没有空闲时间睡眠休息。
“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白居易从在朝廷为官以来,跟人谈话多是询问时事;每回读书,都要探寻书里写的“理”和“道”,知道这个书在写什么。
衣的方面。古代服装在颜色、种类、样式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如果下级穿了上级的衣服,就叫僭越。白居易作为一个官员,穿的服装有祭、朝、公、常四类。祭服又名冠服,是随祭时的礼服;朝服是上朝拜见皇帝的礼服;公服,是官员坐堂办公的制服;常服也叫“官常服”,是官员平时穿的衣服,普通老百姓也不能穿,它由幞头、袍衫和靴带构成。
吃的方面。白居易住在洛阳的时候吃的是麦子,是以面食为主。那时的山东以粟为主,就是小米;淮河以南的地区,以米为主。而这些主食又可以做成饼、饭、粥、糕等食物。唐代已经开始喝茶,有专门的茶铺卖大碗茶,但是价格不便宜。全唐诗中写茶的诗有684首,涉及作者97人,而白居易一人就写了65首。唐代还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的《茶经》。
住的方面。白居易居住的长安城,始于隋代,最初叫“大兴城”,是第一个有规划的城市,它的设计师姓宇文。这个城市的特点:第一,没有断头路;第二,所有的道路都是方方正正的。城市东西长9.53公里,南北宽8.48公里,共108个坊。东西有14条街,南北有8条街,总体上是一个长方形的城。城市有两个市,东市和西市。东市是骡马市,西市卖西域胡商带来的奇珍异宝。唐代对住房也有等级限制,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五品以上不得过五间七架,六品以下不得过三间五架。而白居易从做官的第一天起就租房子,一直到51岁才买上房子。
出行方面。唐代的道路和馆驿发达,干线万里。在交通工具方面,“去马而驴,去驴而徒”,有钱的人骑马,没钱的可以骑驴,最差的是走路。而白居易从家里到东市去,要走半个城那么远。他最爱去东湖这个地方,走一走、看一看风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