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的发展,往往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制约。其中,以品牌突破为核心,带动全产业链所有资源协同运作,是茶行业在时代浪潮中能够经久不衰的重要推动因素。
为进一步剖析茶品牌特色,为产业发展找寻确定性的前行方向,“说茶”联合茶叶品牌营销专家、中国茶叶商学院特聘教授、《销售与市场》行业顾问、《茶叶品牌密码》作者、奇思品牌创始人田友龙,特启动“品牌方法论——茶品牌构建与升级的方法解读”系列专栏,剖析茶品牌升级发展的方式方法。
茶之魅力在于“一硬一软”!硬即物种,这片树叶色香味俱佳,让人喜欢;软即文化,这片树叶承载着生活美学,喝茶升华为一种信仰。
茶是原生农业,更是文化业,业界都知道数千年时间的沉淀,茶文化厚重博大精深。大家对茶文化意义与价值的认知不仅不统一,还形成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
茶没有那么复杂,就是一杯天然健康的饮品,此为生活派。生活派认为茶文化太古老,承载了太多的儒释道,哲学味道太浓,仪式感太强,程序太复杂,仙气多了一些,人气少了一些,品饮门槛太高,主动远离大众。
生活派发现信息社会,一是忙二是透明化,社会正在进行一场“省时并去附加值”运动。喝茶那点事,生活派的观点是“去繁就简,轻松无负”。更直白的说法,用户追求标准化普适性口感的茶,寻找可量化的品饮标准,喝茶回归到物性功能层面,推动茶走上弱文化甚至去文化之路。
茶是文化业,代表生活美学,体现东方哲学,此为哲学流。哲学流认为文化能增强消费者对茶的敬意与向往,把喝茶变为一种信仰,一喝再喝,根本停不下来。茶若缺失文化,哪能历经数千年风雨还一直倔强挺立一路向前。
哲学流打开书卷,看到茶与中国历史同步,记录着农业社会前进的轨迹,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结合体。国学之韵喝茶这件事,哲学流的观点是“茶以载道”,茶不只是一片树叶,承载价值观、审美情趣、生活哲学,文化是茶的灵魂,必须强化强化再强化。
文化这点事,理是扁的,嘴是圆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必须换一个视角,看用户如何认知与理解,才能厘清并理顺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没有那么高大上,习惯成自然而已。世间文化千千万,千姿百态,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是千百年留下来的习惯与习俗。茶传承千百年,种茶制茶喝茶全面渗透人们的生活,待客、结婚、丧仪、祭祀、宗教——可以说茶无处不在,是有人间烟火味的生活气息符号。生活派“回归物性”文化做减法是舍本逐末,哲学流“茶以载道”文化做加法则是推动茶脱实入虚,均非打文化牌的正手。
茶是农业,更是文化业,误导众人犯一个错误,忽视其商业性。茶非刚需,商业一直是推动茶进步的主要力量,自古以来商助茶兴,茶助商盛;没有商业就没有茶,何谈茶文化。商业是茶文化的第一性原理,体系形成,传播方式和路径、创新方向和方法,无一不受商业的左右,商业是推动茶文化与时俱进、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关键力量。茶文化博大精深,无论生态文化,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都必须用商业语言来表达,这才是用户认可并接受的茶文化。
文以载道,方式很讲究。信息社会,人们借助商品来构建自己的小世界,表达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文化必须附着在产品,接触产品拥抱信息至高点成为文化的法则。新社会语境下,茶(任何产品)必须建立一套知识体系(专业、系统、全面、有用、好用),这套复杂的体系简练优化,用简洁的顾客喜欢的语言附着在产品上,文化才能走入大众,才能深入人心。
文化是茶的王牌,这张牌茶界打了数千年,并未培育出世界级的茶叶品牌。原因何在?文化与结果之间缺乏系统的思考。
茶是农耕文明的代表,是一个经典符号,一种温情的慢文化!茶叶作为商品,受流行文化引导,是时尚的代表,一种处于奔跑状态的快文化!快与慢属性不同,更不在同一个频道上,消费端自然难以认同和接受!经典的“魂”必须借流行的“形”来表达,好牌才能打成赢牌!
全球一体化时代,任何文化都是混合物。茶文化是华夏文明符号,也不能固步自封,要有一颗开放的心,必须打开视野,以经典传统为根,吸纳世界优秀茶文化重构中国茶文化的框架,用国际通用调性、符号、形式来表达,茶文化才能被世界认可,走向全球!
中国茶文化是古朴器物所代表的慢生活方式,历史记忆和当下情绪表达,与当代生活都有较大的距离(很多人对中国茶文化的印象是考古)。传统的茶文化必须与时俱进,用现代之形重现经典,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图解”“文摘”“画说”“视频”等创意方式来阐述表达,在视觉、听觉、触觉共同刺激下,才能与大众共情共鸣,茶文化才能焕发新生。
中国茶文化,渗透了太多的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文学及艺术等理论,太复杂,太深奥,难以理解,十分受文人雅士推崇,一直离普通用户很远。茶作为一种商品,承担的是消费者借助商品来搭建小世界的梦想,茶必须从道与禅回归普通用户本真的生活,从生活场景出发,从中发现人们喝茶的情绪与情感,以此进行文化重构,给奔跑状态下的生活以仪感,茶文化才能真正与普通用户共振,才能推动茶文化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