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国学之韵古丈牛角山村:“火”了非遗富了乡亲
发布时间:2024-12-18 17:31:54

  “叮当…叮当…”11月9日,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夯吾苗寨苗银非遗传习所内,国家级苗银非遗传承人高家涛手握胶锤,专注地锻制着银饰。围观的游客不时发出“啧啧”称赞声。

  从一个银锭到一个手镯、挂饰、银壶......需要经过压制、淬火、锤炼、描画、雕刻、拉丝等数十道工艺。

  “文化搭台,产业唱戏”已经成为各地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湘西州充分挖掘非遗,结合中国传统村落等人文景观,发展茶叶、苗银、药材、土特产等特色产业,打造出不少独具特色的“网红”景点,古丈县牛角山村的“夯吾苗寨”“夯吾戎寨”就是典型代表。

  2023年,牛角山村两个景区接待游客110万人次,旅游收入3.5亿元,解决固定就业1300多人,全村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集体经济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500多万元,还带动了周边11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牛角山红了,老百姓富了。

  “别看现在的苗寨发展得红红火火,你无法想象15年前是怎么一种情形。”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全国人大代表龙献文讲述起苗寨发展的心酸故事。

  牛角山村300多户1300余口人,2008年人平年收入只有971元,村里没有产业、没有企业,年轻劳力都出去打工了。那时的寨子里杂草丛生、四处泥泞,环境恶劣。“穷根”就是村里没有产业、没有企业,更没有人领头干。

  1994年,龙献文回村担任村主任,自带资金,准备带领乡亲们发展茶产业,因为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阻力重重。屋漏偏逢连夜雨,2009年,一场大火,将寨子里31栋房屋化为灰烬。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寨子里很多人深受打击。龙献文一边积极带领村民进行灾后重建,一边思考寨子以后的发展思路。

  “张家界和凤凰游客如织,我们处在二者中间位置,山清水秀,拥有独特的苗族文化,能不能让游客在这里停下来看看苗寨?”龙献文发展旅游的大胆想法一提出,遭到了村民代表的一致反对。传统苗寨是否适合发展旅游?怎么样才能更好发展旅游?龙献文找到了当时的张家界导游协会会长、资深旅游专家林静文,林静文在考察完寨子后,认为文化+产业很适合文旅产业的发展。于是决定带资金进村,帮助其打造特色苗寨,发展旅游。

  “保留传统苗寨特色,根据苗文化特色发展产业,让游客在了解苗文化的过程中,爱上苗族特色茶叶、苗银、苗绣、药材等特产。”林静文表示。

  为了留住苗寨的特色吊脚楼,该村规定村民若按传统村落修建房屋,村里每平方米可补600元,一栋房子修下来能省下五六万。村里为村民免费修建门面102个,返租村民房屋每年固定分红每栋民居1200元,村民可在自家或上班或做生意。

  该村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属性,做好“保护传承开发”文章,利用独特的苗寨文化,打造特色消费场景,培养出一大批茶叶、苗银非遗传承人,赢得市场一片认可。

  2010年8月5日,夯吾苗寨正式开业,一炮而红,游客看古色苗寨、听动人苗歌、品茶香四溢、悟闲淡人生,日平均多达5000多人。夯吾苗寨、夯吾戎寨成为了“张家界—凤凰”黄金旅游线路上新的网红打卡点,火爆出圈,带旺了茶叶、苗银等湘西土特产销售。

  牛角山村地处武陵山深处,是古丈毛尖、湘西黄金茶的核心产区,苗寨发挥热情好客的本能,通过邀请游客试饮、讲述茶故事的形式,让游客爱上这里的生态茶。

  “最初发动大家种茶的时候,村民们非常抵触,发展旅游后,茶叶不够卖,村民们争相种茶。村里面成立茶业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成效显著。”龙献文表示。

  “在发展茶产业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注重茶叶品质,大力发展有机茶园。另一方面,十分注重文化活态传承。”龙献文介绍道,牛角山村70%的人都会炒茶,村里有中国制茶大师、古丈毛尖茶手工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村里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做好培训和传帮带,茶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现在牛角山区的茶叶面积达到13800亩,还获得绿色食品、有机、出口基地认证。全国一、二线家合作电商,出口到英国、香港,茶叶年销售额实现一亿多元,茶农户均年茶叶增收超过5万元。牛角山村成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上了“中国茗村”百家榜,更荣获“中国特色产业亿元村”的金字招牌。

  “制茶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承载着乡村的历史与记忆。作为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人,我希望这项传统技艺能够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品尝到正宗的古丈茶。”该村年过七旬的中国制茶大师、古丈毛尖茶手工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古丈第三届“茶王”张远忠表示。

  “苗银”是苗族地区重要首饰品和婚嫁用品。靠手工打制而成,图案精美,富有寓意。在苗文化中,“苗银”具有辟邪、净化的作用,是苗族常见的日用品。苗银制品有首饰,指环,发簪,头饰,餐具等很多种。千百年来,银饰不仅是苗家人的标志,更是他们心灵的寄托与情感的纽带。2006年5月20日,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牛角山村“苗银非遗传习所”,通过传帮带,培养了一大批“苗银大师”,不仅肩负“苗银”技艺创新传承之责,也通过向游客展示“苗银工艺”传播苗银文化。

  高家涛是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杰出传承人,也是“苗银非遗传习所”大师傅。他出生在银匠世家,为了增长技艺,曾在西藏、四川、湖南多地拜访名师,技艺集众家之所长。

  “我从小我就对银饰制作充满浓厚的兴趣,每一件银饰从拉丝、捶打到錾花、烧制、清洗,都坚持手工打造,保存当地苗族银饰技艺最古老、最原汁原味的艺术。看到每一件我亲自打造出来的银饰都有一种自豪感。我希望把这种苗银都有的美感带给每一个人。” 高家涛说。

  而今,在夯吾苗寨和夯吾戎寨,都设有“苗银非遗传习所”和苗银非遗展厅,游客可以观赏也可以购买。苗银相关产品深得游客喜爱。

  非遗“火”了,也带“富”了苗乡。2023年,牛角山村依托传统村落文化开发苗寨旅游,年接待游客130多万人次,实现营收3.5亿元。

  而今的牛角山村,将文化底蕴和文旅需求融合起来,既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又让文化“活化石”焕发新生,还为文旅解锁流量密码,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肖祖华、张勇)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国学之韵国学之韵国学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