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国学之韵核心价值观 百场讲坛第一百二十期_光明网
发布时间:2025-03-09 08:49:36

  国学之韵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光明网承办,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市委宣传部协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20场活动,邀请中央民族大学二级教授,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院长严庆作题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演讲。同时,还邀请广西民族博物馆党委书记吴伟镔、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石濡菲,作为践行典范分享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事迹。

  严庆,党员。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院长,全国高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主持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政府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社会兼职: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民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政策学会副秘书长、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多民族国家建设与民族事务治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教育。独著、合著、参编学术著作11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项目以及中央统战部等省级以上课题24项。已在《政治学研究》、《民族研究》、《清华大学学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多次参加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政法委、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教育部的政策咨询,执笔《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十二五”规划》、《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获得奖励和荣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被评为国家民委首批“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负责任的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全国内地办学荣誉工作者”等称号,获得国家民委调研报告一等奖。

  石濡菲,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党支部书记、研发部主任,全国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全国第十三届青联委员,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帼国建功标兵”“中国制茶能手”“全国十佳农民”等称号。她匠心独运、守正出新,将六堡茶传统技艺编辑成教材,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创新发展思路,在非遗茶匠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代非遗匠人的杰出代表。她以“石濡菲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通过网上直播销售、云课堂、远程教学等方式,推动“六堡茶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实现非遗“破圈”,让非遗之美融入百姓生活,推动六堡茶的畅销与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她坚持党建引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培训班”的形式促进制茶人才的储备和产业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六堡茶的产业振兴,也带动了乡村振兴。

  吴伟镔,广西民族博物馆党委书记,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史、地方史及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文创研发、社会教育等。参加工作以来,他带领博物馆团队打造“畅享民歌”“民族志影展”等品牌活动,主持、参与策划的各类固定、临时陈列展览近100个,2015年主持策划“BEIXNUENGX(贝侬)——壮族文化展”荣获第十二届(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参与策划的“百里岩画,骆越神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陈列”荣获第十三届(2015年)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推介优胜奖;2022年参与策划的“家和万事兴——广西家庭家教家风主题展”入选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曾荣立全区文化系统个人二等功、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个人三等功,荣获区直文化系统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区直文化系统优秀员、自治区直属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

  从纵向角度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记忆绵长、情感深沉。中华文化是人类社会早期进程中出现的主要文化之一,且未曾中断,其对中华民族发展进程的影响是一以贯之、深刻全面的,是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珍视和平、团结内聚、锐意进取的不竭动力;从横向角度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形态多彩、内涵厚重。中华文化由知识、理念、方法等组成,内容涉及如何认识自然、看待社会、做事做人、治理国家等。

  一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核心是增强文化认同,关键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树立和突出各个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二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四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五是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首先,中华文化的价值导向核心是民本。“天地之性,人为贵”“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等均表明中华文化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主体,以人伦为核心。其次,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尚群”,看重整体、群体,“尚群”的传统是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动力。而且,中华文化崇尚和合,讲求整体性与和谐性。“和合”文化渗透到民族关系中,就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